赴美旅游遇冷?多重因素劝退国际游客
近年来,美国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明显下降。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美国或将成全球唯一外国游客消费下滑的经济体,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成因链条。
旅游成本的大幅攀升成为首要门槛。机票价格持续走高,酒店住宿费用飙升,加上美元走强带来的汇率压力,使得赴美旅游预算较疫情前普遍增长3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的政策转向产生了显著影响:关税政策的波动性调整、边境管控的持续收紧、争议性移民政策等,都加剧了国际游客的不安全感。
作为美国最大客源国的加拿大,2025年自驾赴美游客量出现37%的断崖式下跌,这是近二十年(除疫情期间外)首次出现美国人赴加旅游多于加拿大人赴美的反常现象。欧洲市场同样不容乐观:德国游客减少10%,法国游客下降6.6%,丹麦游客跌幅高达19%。亚洲市场中,菲律宾和印尼赴美游客同比降幅均突破两位数。
国际关系的紧张态势对旅游决策产生深远影响。部分国家民众因政治立场差异主动规避美国行程,而美国国内社会分裂加剧导致的治安隐忧,也使家庭游客群体重新评估旅行计划。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特别指出,安全感知度的下降正促使更多游客转向其他英语系目的地。
各地旅游机构虽推出强力促销(如纽约州布法罗市向加拿大游客发放500美元礼品卡),但收效甚微。从业者透露,传统营销手段难以抵消结构性负面因素,预计这种低迷态势至少将持续至2026年。对于中国游客而言,除上述普遍性挑战外,签证通过率波动、长途航班恢复缓慢等特殊因素进一步制约着出行意愿。
这场旅游寒潮预示着全球旅行格局正在重构,当"美国梦"式的旅行吸引力遇上现实阻碍,国际游客正用脚投票转向更友好、更具性价比的目的地。
作者:纵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