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高原旅游又怕高反?赶快收藏这份高反应对攻略!
说起近几年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风景绝美的高原地区绝对是其中之一。不过虽然大家都很向往高原,但往往在制订旅游攻略的阶段,就打退堂鼓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原出行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出现高反怎么办?
“我平时身体好得很,一到高原就会头痛欲裂,咋回事嘛!”
“有人说出现高反睡一觉就好了,有人说高反严重了会要命,到底该怎么办?”
“我看网上好多说吸氧会出现依赖,真的还是假的哦?”
其实,只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去高原也不用慌!下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治疗科薛杨呼吸治疗师,带领华西临床医学院2022级的同学来给大家讲一讲,为什么会出现高反,出现高反时该如何正确应对。
海拔2500以上就容易出现急性高原反应
急性高原病,也就是急性高原反应,是指我们长期生活在平原、低海拔地区的人,急速进入海拔2500m以上高原,或者从高原地区进入更高海拔区域后,由于人体不能耐受低氧环境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3种类型。其中,急性的高原反应是最常见的,病情也比较轻,主要是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少人上了高原,多多少少都有点些这些反应,这些症状通常在到达高原的前几天最为明显,可能会逐渐减轻。
不过,也有少数人的急性高原反应会发展成肺水肿等重症高原病。高原肺水肿,是由于在高原低氧的环境中,肺动脉的压力突然升高,肺血流量增加,肺循环出现障碍,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咳嗽、粉红色泡沫痰。
还有一种凶险的高原病就是高原脑水肿,是因为急性缺氧引起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严重障碍,整个人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危及生命。
为啥有的人会高反,有的却不会?
高反不是“体质好”就一定没事,也不是“体质差”就一定中招,关键看缺氧适应能力。
它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简单来说,高反不是“身体差”的专利,而是身体对缺氧的“调节速度”和“基因配置”决定的。
问:“听说太胖的人更容易高反?”
答:确实如此——体重越大,出现急性高原反应的风险越高。在低氧环境下,肥胖者本就偏高的基础代谢让 "氧债"更快累积;胸腹脂肪限制了膈肌运动,通气储备下降,尤其夜间缺氧会更明显。
问:“经常到高海拔的人,是不是就不容易高反了?”
答:是的,经常上高原的人确实对高反的适应能力更强,这叫作“高原习服”。就像是身体经过多次“练习”,学会了在氧气稀薄的环境中更高效地工作——呼吸会加深加快,血液里能携带氧气的红细胞也会增多。因此,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群前往更高海拔时,通常也适应得更快。
但这种适应能力并非一劳永逸:一旦回到低海拔地区较长时间,仍会消退。此外,个体差异很大,如果上升太快或劳累,即使有经验的人也可能发生高反。
问:“听说小朋友不容易高反?”
答:并非如此。多项研究一致表明:儿童,尤其是五岁以下的乖乖们,因心肺代偿机制还未成熟、低氧通气驱动弱、炎症反应更活跃,反而比成人更易出现急性高原反应;小朋友起病常隐匿,仅表现为嗜睡、拒食或异常哭闹,但可在数小时内迅速进展为高原肺水肿,危及生命。
所以,带小朋友上高原,更要关注他们的反应。
在高原判断有没有高反,可以看这个数值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及忍耐程度不同,当出现高原反应时,有的人觉得受不了就赶紧休息、撤退,但有的人虽然也有症状但总觉得自己能行,有时候反而引起严重的后果。所以,光靠看症状来判断高反的严重性是不准确的,劝大家最好要看这个数值——人体血氧饱和度(SpO₂)。
人体的正常血氧饱和度通常在95%以上,一旦去到空气稀薄的高原,人体血氧饱和度会自然下降。而当数值持续低于90%甚至85%时,哪怕没觉得有太大的不舒服,也要引起重视了,因为这可能是身体出现高反的预警信号。
所以,推荐大家去高原时,可以携带一个便携式的指氧仪,或者是佩戴具有监测血氧功能的穿戴设备(比如智能手表),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身体的血氧情况。一旦血氧持续异常( 如SpO2<90%),就应该立马采取措施来降低身体风险,例如停止往更高海拔的地方去,多休息,补充水分,或者赶紧就医。
出现高原反应 吸氧有帮助,但要吸对!
在出现高原反应时,吸氧是对缓解症状有帮助的,所以很多人去高原都会自备便携式氧气瓶,在有轻微症状时,就拿来吸一吸。这样做是对的,但是多半很多人都用不来,下面我们来教大家。
检查
安装
调节流量(关键步骤)
吸氧
关闭
用便携式氧气瓶吸氧,还要注意这些
适度吸氧可以有效缓解头晕、恶心等症状,但过度地吸氧不仅不能缓解高原反应,反而会使高反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氧中毒。如果刚上高原出现高原反应,可以间断性地吸氧30-60分钟,但每天吸氧总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
吸氧时要适量喝水,注意保持鼻咽部湿润,避免因为气流干燥引起鼻出血和咽喉不适。
氧气是具有助燃性,因此在吸氧过程中,应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射、避免在氧气设备附近放置易燃物品等。
吸氧时,须确保呼吸道没有分泌物堵塞或其他障碍,以便氧气能有效到达肺部。
特别提醒
虽然便携式氧气瓶能够缓解轻度的高原反应,但是大家不能够完全依靠它,如果吸氧后血氧饱和度能上升并稳定在90%以上,高反症状减轻,说明有效;如果吸了30分钟以上还是很不舒服,还是要立即去医院哦。
关于预防高原反应,还有这些问题
问:“提前吃红景天、藏红花有用吗?”
答:很多人把这两种植物当成“高原护身符”,但现有研究给出的答案并不乐观。
先说红景天,科学家用先进手段从红景天口服液里筛出4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红景天苷等14种物质在实验室里确实能干预缺氧、炎症和血管新生,看起来“抗高反”机制很完善。然而,真正的人体试验却发现,单独吃红景天对急性高原反应预防效果并不明显。
再看藏红花,中医认为它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可能对“高寒缺氧”有点帮助。但到目前为止,尚缺乏临床试验证明它真能预防或治疗高反。把希望全寄托在“补充剂”上,反而可能延误最佳预防时机。
问:“喝‘高氧水’对于缓解缺氧有效吗?”
答:喝高氧水不能预防高原反应。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高氧水”,是通过加强压力将更多的氧气压进水里,一般每升水中的含氧量高于35毫克。但是健康成年人每次的呼吸量约为500毫升空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约合140毫克氧气,这比“高氧水”中的氧气含量高多了。而且,“高氧水”一旦在常规环境中打开,额外溶解进水里的氧气就会释放出来,原理就跟打开可乐罐时冒气泡一样。即便把“氧气”喝进胃,也不可能像呼吸一样进入肺内和血液交换,可能只有极少数喝进去的“氧气”经黏膜吸收。
问:“氧气吸多了会不会产生依赖性呢?”
答:大家不用担心,吸氧并不会产生依赖性。在高原出现缺氧状况时,吸氧能够快速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含量,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降低呼吸频率,防止高原反应进一步恶化。如果机体缺氧比较严重,不及时吸氧反而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去高原前,要做好这些准备
作者:纵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