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秦孝公以退为进,改革创新,为秦国可持续发展打基础
春秋战国秦孝公少年聪颖,跟随父亲秦献公东征西战,亲眼目睹秦国积弱积贫,继位秦国国君后,他忍辱负重,以退为进,通过割让土地换来和平,为秦国可持续发展高瞻远瞩,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可多得的一位明君。秦孝公在位23年,主要做了四件大事。
第一件,化解六国攻秦危局,成功击破西戎强敌。
在秦魏少梁一战后,秦献公身中毒箭不治而亡,按照他死前安排的遗训,公子渠梁继位秦国国君。但秦孝公刚上任,就面临秦国大战刚歇,新的战争即将展开。魏军大将庞涓星夜率魏武卒奇袭骊山,可朝中大臣都异口同声以秦献公国葬为主。关键时刻,秦孝公带领一支秦轻兵营火速赶往魏军前来的方向埋伏,一举击破庞涓军队,取得了上任以来首次胜利。
但魏国并不死心,魏王和公子卬策划联合五个诸侯国,包括西戎獂王,准备来个两面夹击,妄图一举灭亡秦国。面对敌强我弱的危险境地,秦孝公并没措手不及,而是一方面安排兄长公子虔前往打击西戎獂王,一方面想尽千方百计征集财富疏通六国,结果,公子虔成功击破西戎来犯之敌,杀了獂王,其它诸侯国收到好处,又见两面夹击不成,都纷纷退兵班师,只有魏国誓死与秦国死战。
面对魏国兵强马壮,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状况,秦孝公果断决定与魏国讲和,把俘虏的魏国国相公叔痤作为特使对待,并以秦国多座城池为条件诱使魏军退兵。在这样的一个危急状态下,秦孝公表现出了超常的领导才能,他坦言二十年后,这些割让的城池秦国一定会全部收回,事实也如他说的那样,不到八年时间,秦国就开始了收复失地的征战。
第二件,发布招贤令,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富强。
大秦帝国的崛起真正算起来,就是从秦孝公变法开始,但他启用商鞅变法,阻力是相当大的,先不说旧贵族抵制不说,就秦国的变法环境也不容乐观,军士衣不遮体,百姓流离失所,填饱肚子都成问题,谁还对变法感兴趣呢。
面对朝堂上商鞅与群臣火药味正浓,秦孝公果断拍板,他要当商鞅变法的坚强后盾。在他的支持下,商鞅才得以在秦国大刀阔斧展现改革的步伐,为了让商鞅没有后顾之忧,秦孝公还把自己唯一的亲妹妹嫁给了商鞅,可见他对商鞅的器重。
当商鞅在变法中遇到各种阻力时,秦孝公又及时站在他身后给他以鼓励和支持,为了让商鞅在秦国建功立业,把收复河西的重任也交给了他,当魏国顺利把秦国的河西失地交还秦国时,秦孝公又及时赏赐商鞅两座城池,所有这一切,说明他对商鞅变法给予了莫大的希望和支持。
第三件,迁都咸阳,收复百年河西失地。
在秦国的历史上,从陇西高原偏西一隅一直扩展到挺进中原,每位国君都做了不懈的努力,到了秦孝公时期,他把都城又向东边延伸了一步,迁都咸阳是秦孝公任上做的又一件大事。
迁都咸阳看似不关其它诸侯的事,但对于秦国来说却是统一中原的前奏。当变法成果初显以后,秦孝公便展开了对河西地区的收复行动,为了河西这块战略要地,秦国一代又一代国君夺回来又丢掉,丢掉又夺回,但从秦孝公开始,河西要地不仅全部收复,而且还在不断向中原扩展。
由于秦孝公变法图强,秦国综合国力大增,又由于秦孝公成功收复河西失地和迁都咸阳,一系列的举动让中原六国刮目相看,有的甚至已经感到秦国的战刀砍向了自己,周王室也主动向秦国示好,送来了象征荣誉的祭肉,说明秦孝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诸侯们广泛的承认。
第四件,深谋远虑,为秦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先见之明。
秦孝公的成就看似是解决了秦国的吃穿贫穷问题,但商鞅变法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后世影响却是深远的。秦孝公提出的改革主张,让商鞅起草《垦草令》,抑商兴农,把一个马背上的国家变成了农业大国,这是一步影响深远的大棋,而削弱贵族特权,让贵族融入到农业私有制田赋之中,实行按田亩收取税赋的制度,也拉近了富人和穷人的差距,为后世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借鉴。
而到了秦孝公后期,他还念念不忘叫商鞅继续进行二次变法,甚至让商鞅接替他担任下任国君,这种锐意创新的思路,说明秦孝公从变法中看到了秦国的未来,他死前对后世提出的警示,坚持法治才是治国之策,统一中原才是秦国的未来,也成了秦国后代国君努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当初秦孝公割让土地时,好多人担心他胆小怕事,怕秦国又要败退到更加衰弱的时代,没想到经过商鞅变法,仅仅七八年的工夫,秦国就脱胎换骨成为了战国时期一支劲旅,并从此走向崛起之路。不得不说,秦孝公是秦国承前启后的一位伟大的改革家,也是实干家,他所做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为秦国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史明理,知史悟道。关注岛主说事,了解更多春秋战国历史解读。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