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泸溪:万亩茶园织就“绿叶金网” 四大茶产业带逆势突围
阳春三月,暖阳倾洒,泸溪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明前春茶的采摘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在这关键时期,泸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唐保山就全县春茶采收筹备事宜以及茶产业链建设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介绍,展现出泸溪茶产业蓬勃发展的新态势。
泸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唐保山介绍全县春茶采收筹备事宜以及茶产业链建设的整体情况。 彭慧 摄
茶产业链建设成效显著
唐保山介绍,泸溪县紧扣“做大白茶、做优黄金茶、做特桑叶茶、做精林下茶”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茶产业稳面提质工程,构建了以兴隆场镇、小章乡、白羊溪乡为核心的白茶产业带,以洗溪镇、武溪镇为核心的黄金茶产业带,以浦市镇、合水镇为核心的桑叶茶产业带,以及以洗溪镇八什坪为核心的林下茶产业带。
一是茶叶基地稳步恢复。自2021年起,泸溪县茶叶种植面积曾达3万余亩,但受2022年、2023年连续特大干旱影响,面积一度降至不足万亩。经持续补植补造,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亩,其中白茶5160亩、黄金茶3910亩、桑叶茶5700亩、林下茶3230亩,建成茶叶示范园2个、标准园5个。
二是茶叶加工能力提升。为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泸溪县积极整合资金,扶持茶企开展茶叶加工。唐保山表示,目前全县已建成4家大型茶叶加工厂,包括泸溪县湘西白茶加工厂、兴隆场镇密灯村白茶加工厂、浦市镇新堡村云雾桑茶叶加工厂和武溪镇红岩村黄金茶加工厂,另有3家具备小作坊加工设备的企业,全县茶叶年加工鲜叶能力达7500吨以上,可充分满足盛产期加工需求。
三是品牌建设持续推进。“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销售,销售的关键是品牌。”唐保山谈到,泸溪县积极申报“湘西白茶”区域公共品牌,但因与“湘西黄金茶”名称近似、《年鉴》记载时间不足3年等原因未获通过,目前正筹备创建新的区域公共品牌。同时,全县已成功注册“巴斗雲顶”“天硚玉芽”“富硒绿茶”“泸溪桑茶”等7个企业商标,并持续加大新茶产品研发力度,如柑橘红茶、苦瓜红茶等。
四是茶企发展势头良好。泸溪县现有茶叶公司、合作社、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98户,并成立了茶产业促进会,会员达80人以上,有效促进了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春茶采收筹备有序推进
泸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春茶采收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调度推进。
一是强化春茶采前培育管理 。2月15日,县农业部门组织70余名茶叶企业、合作社及大户参加“全县春茶采前培管培训会”,并派遣技术骨干深入茶园基地现场指导,确保春茶培管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全面检修加工设备。对全县4家大型、3家小型茶叶加工厂的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排查卫生状况,确保加工环境整洁、设备运行正常。
三是落实金融信贷支持。针对茶企资金短缺问题,职能部门积极与县农商行、农行、工行等金融机构对接,目前已达成800万元信贷合作,保障春茶采收顺利进行。
四是加强采前技术培训。泸溪县已制定《2025年春茶采前培训实施方案》,3月22日在白羊溪乡召开培训会,邀请州茶叶办、茶叶研究所及浙江白茶专家授课,进一步提升茶农种植、采摘及加工水平。
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举措
唐保山表示,泸溪县将持续强化培育管理,加大抗旱设施投入,采取地膜覆盖、遮阳网、滴灌等措施,保障茶苗安全度旱,提升成活率。同时,加强与省、州茶科所、湖南农大、湘西职院等科研院校合作,邀请专家教授开展技术培训,组织茶农赴县外优质基地观摩学习,提升整体产业素质。
在品牌建设方面,泸溪县将积极申报区域公共品牌,规范加工厂功能区域设置,做好SC认证工作,力争两年内茶企商标注册率达90%以上。此外,加强与全国知名茶叶销售企业合作,利用832平台、淘宝、抖音等电商渠道,提升泸溪茶叶品牌知名度。
唐保山表示,泸溪县将坚持“开发一块、成功一片、受益一方”的理念,推动茶产业稳面提质,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