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男女》影评:中国性情

发布时间:2025-04-06    来源:纵览网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中国民间俗语


台湾的导演里,杨德昌和侯孝贤关注的是社会和家国,一个看城市,一个看乡土;李安和蔡明亮关注的是人,一个说人情,一个说人欲。看李安的电影,总是有一种深深的感怀,无论是早期闯出出名堂的“父亲三部曲(也译作“家三部曲”)”还是功成名就的《卧虎藏龙》,都成功的微妙把握住了中国人的那份情感与内心深处的灵魂。在文化的碰撞里,古今的变迁中,李安都能温文尔雅的抓住中国人心中最敏感与最执着的那一点。


《饮食男女》是李安继《推手》、《喜宴》之后的“父亲三部曲”的终章,也是切题最深,范围最广,故事最真挚的一部。同时是我最喜欢的华语电影之一。


烹调大厨老朱丧偶之后,独自养育了三个女儿成人。老朱是整个台湾传统功底最深的几个大厨之一,一辈子精研中华料理,手艺精湛,做人严谨。但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老朱的三个女儿,却显得个性十足。老大家珍是一个基督教徒,同时又是一家中学的教师,刻板古板,年纪很大了,却依然守节并且没有嫁出去;老二佳倩则是一家航空公司的高管,独立强硬,虽然很有厨艺的天赋,却处处和父亲抵触,不进厨房,私生活比较开放,有一个情人;三女儿佳宁还在念书,正处花季雨季的她,情窦初开。但是三个女儿和老父亲之间,代沟极深,两代之间几乎难以沟通。老朱苦于此,才规定每周末,三个女儿都要回家,一家人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但是每个周末,一家人坐在一起的时候,都是无比尴尬和沉闷的,面对一桌丰盛的晚宴,不仅女儿们个个食不知味,连老父亲都渐渐失去了自己的味觉。


平静而乏味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直到某一天,小女儿突然宣布自己恋爱了,并且怀上了孩子,要搬出这个大家庭。随后大女儿也终于和学校的体育老师有了初恋而结婚,也搬了出去。一个传统的大家庭开始瓦解。而老朱也在此时渐渐找到了真爱。最后,反而是最反叛的二女儿留在了老宅里,与父亲终于相互理解,维持住了这个家庭的最后团圆。


饮食:现代社会的传统中国


我相信对这部电影最直观的感受之一,就是影片中层出不穷的各色美食了,那些讲究的手法技巧和眼花缭乱的菜色让人目不暇接。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而且在中国人的生活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这种饮食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传统的家庭观念,传统的道德在现代逐渐瓦解没落。电影架设在老朱和女儿两代人身上,其实背后的意思也就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代沟。虽然传统文化那么精致如同那些菜品一样,老朱的厨艺那么好,可是却没有了传人,而老朱自己居然也失去了味觉。


全片以六次家宴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这个以饮食文化和传统的老父亲为代表的中国古老传统在现代社会的伦理体系里一点点变化瓦解。第一次和第二次,是矛盾的展现,三个女儿面对满桌的饭菜毫无兴趣,而老父亲的味觉在逐渐丧失,这也就是一个传统家族的家长的统治力量在衰减,家庭面临着崩溃。第三次和第四次,最出乎意料的小女儿居然最先宣布离开家,之后是大女儿出嫁,矛盾进一步激化,整个家庭濒临瓦解。


第五次宴会上,虽然女儿们都快快乐乐,看起来合家欢乐了,但是老父亲却突然宣布自己要和年轻的锦蓉结婚,这个突然的消息对整个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原子弹,作为传统的核心的父亲,却将整个传统颠覆的毫无保留。到了最后的一次宴会,父亲去二女儿家吃饭,一家人终于和睦了,这是一个新生,传统虽然被颠覆了,但是李安却让这种千年的中国伦理道德和亲情开出了新的花朵,有了新的出路,在谅解里达到了新的平衡,所以老父亲的味觉又恢复了。


电影的最后,定格在电影海报的画面里,最为逆反的二女儿将汤侍奉给父亲,这温暖的场景,也就说明了传统的孝道复兴了,传统的家庭还是融洽了,之前传统和现代的激烈冲突和对立,如今变得和谐了。一如李安一贯的处理方式,结局虽然是一个大团圆,却是一个充满牺牲和折衷的团圆。古老的传统在经过了痛苦的变化和取舍之后,才能在现代里找到一个温暖的归宿。而情,中国人的亲情、爱情、友情才是穿越一切代沟,最后促成团圆的根本。


“父亲三部曲”,就是一个传统的父亲在面对这个新世界的不同的困境,《推手》里东西方的差异,《喜宴》里主流价值观和同性恋之间的矛盾,到了《饮食男女》则是这份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每一部,郎雄饰演的父亲都是在一份无奈与焦虑之中叹惋命运和现实的无奈,叹惋自己代表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失语。虽然最后,每一部电影都有了一个相对温暖的结局,不过都是浸满苦涩和牺牲之后的“小团圆”,如同之后的《卧虎藏龙》。李安是一个平衡大师,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拿捏得分毫不差,将这份“苦”精彩的呈现了出来。结局的中庸处理,也暗含了这份传统的执着和希望,作为最后的终章,显然《饮食男女》是最为温情的结局,这也是一个美好的祝愿:传统在经历了毁灭之后,终于能够在现代获得了新生和延续。


男女:中国人的情感世界


男女之间的私欲,是瓦解整个传统家庭伦理的催化剂。传统的中国男人和女人在走入现代之后,接受了新的思想的熏陶,就和传统产生了巨大的排斥。二女儿最能体现这一点,她被父亲驱逐出厨房,从而逆反最为强烈,她的私生活最开放,也是三个女儿中最为接受现代熏陶的一个,最先提出要搬出去的。保守和自我封闭的大女儿以及情窦初开尚未长大的三女儿看起来并不会立马离开家庭,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大女儿和三女儿却在她之前搬出了传统的家——都是因为男女关系。现代男女的私生活,小家庭瓦解了曾经的大家庭。


而之后老父亲的再娶,这种“为老不尊”又彻底断送了整个传统。但是,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却也是千年道德伦理重压下的中国男人和女人的解放——这在《卧虎藏龙》里得到了延续。传统在解放里走向了消亡,但是精神却在解放里得到了继承。最后老父亲终于默认了二女儿继承厨艺的事实,而最为开放的二女儿却买下了老宅,继承了父亲的衣钵,这个充满深长意味的结局,也说明了这种传统内涵的继承和发扬。


旧有的大团圆的传统家庭瓦解了,新的小家庭却并没有失去这一一个大家庭应有的爱与亲情,父慈子孝,和和睦睦的精神反而又过去尴尬的形式变成了事实。佳倩这样一个典型的现代女性,不仅能有成功事业,最终也成为了出色的贤妻良母,这就是传统在现代的新生和延续,这是导演李安的中庸式的平衡之美。最后一场餐里,虽然形式上不完整了,大女儿和三女儿都不在,但是精神上却完整了——相比之前形式完整的一家人却隔阂深重形成了一个有意思的对比。形式的毁灭和实质的重生为这个系列划上了温馨的句号。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是却有不断的亲情。“饮食”重要,“男女”也重要,两者可能会冲突,但是也可能会共融。只有爱才是包容一切的。


作者:纵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