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影评:不死之恋
当你年老白了头 睡意稠
炉旁打盹 请记下一首诗
眼影里 几重阴影浓幽幽
多少人 爱你年轻漂亮的时候
真假爱 不过给你的美貌诱惑
只一个人 只在内心深处 爱你灵魂的圣洁
也爱你 衰老的脸上泛起痛苦的纹沟
在烘红的炉旁 低头回首
凄然的诉说 爱情怎样溜走
如何跑到上方的山峦
然后把脸庞藏在群山里头
-----叶芝
衰老,一点点的衰老,身上开始充满岁月的味道,记忆一点点衰退,头发一点点斑白,死亡的阴影日渐浓烈,这就是衰老的感觉。有人说,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二十岁的时候有钱,六十岁的时候有爱。如果有爱陪伴,那死亡和衰老就不在那么令人恐惧和孤独了。
迈克尔·哈内克二度夺金的《爱》,一如过去一样内敛、平淡和极简,以一宗奇妙的罪案为引子,讲述了一段至深至纯的爱,洗尽铅华,如同陈酿。为爱而杀,因爱而痛,死亡是永恒的温暖国度。又残酷,又温馨,又冷峻,又感人。这就是哈内克,如同一幅寥寥数笔的冷艳插画,简单,但是却神韵俱在,印象深刻。
乔治和安妮是一对退休的音乐教师,年纪渐渐大了,行动也渐渐迟缓,但是几十年了,依然还互相深爱着对方。他们每天慢悠悠的生活,谈论音乐,依然还吃惊于生活中的小事,比如自己家门被撬,然后一点点衰老。直到某一天,安妮突然变得迟钝、健忘,身体机能开始衰退,乔治在惊恐中猛然发现,自己的老伴已经逐渐步入了死亡。死神一点点蚕食着衰老的妻子。看在眼中,痛在心里。无论付出什么代价,却难以拖住死亡的步伐。无力感、愧疚感打垮了年迈的乔治。最终,看着一天天死去的老伴,在无比的痛苦和幸福的回忆里,乔治用被子捂死了她。
电影的色调是温暖里调上沉沉的青灰,如同寒冬里的太阳,温馨却毫无温度。这便是哈内克一贯的冷峻和深沉。一开始是温馨的老两口夫妻生活,吃饭,谈话,包括女儿谈起小时候偷听到父母做爱的声音,处处都流露出两人的爱,每一个细节都在为后面的悲哀做铺垫。青灰是慢慢渗入的,如同一滴墨水落入清水中。午夜里,寂静的房间定格特写,呆坐的安妮,噩梦中漫水的房间,这些充满不安的元素慢慢扩散,直到安妮的绝症变成现实。
这种冷峻在后面更加表现强烈,从间歇性失忆,到无法站立,到失去语言,再到最后的神智消亡和眼中的光彩黯淡,安妮的死亡是如此的缓慢而沉重,如同一只逐渐扣紧的手,扼住了窒息的喉咙。与之成正比的,是乔治的痛苦、无力和破灭。
哈内克用自己克制、极简的刀法,一刀刀的雕琢两人之间极深的情感,非常精心而又冷静克制的去安排每一个小细节,让这个故事变得十分耐人寻味。一路走来,到今天的《爱》,哈内克的技法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将极简主义的美发挥到了极致,最简单的表演,最简单的故事,最简单的场景,却有了许多复杂电影也无法拥有的韵味。女儿童年的记忆,学生的拜访,乔治小时候的故事,扑鸽子的情节,打发护士的谈话。点点滴滴,都使整个电影变得简单却精致了。
和《隐藏摄像机》类似,所有克制压抑的镜头,最后总有那么一个细微的缺口,将所有的情感喷出,不激烈,却刺骨深刻。乔治回忆着往事,深情而无奈的看着自己正在慢慢死去的妻子,然后突然拿起床单捂死了她,那一刻,所有的人都像突然被狠狠抓了一把。最后,乔治慢慢的扑鸽子,给死去的妻子写信,然后在梦里相聚,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却无比沉重与心痛。简单的力量,大道至简。哈内克在这个小小的电影里,展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故事。是的,过去《钢琴教师》等犀利凛冽的风格,在这部《爱》里已经荡然无存,锋芒尽销,而剑气愈烈。
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至死,我们依然还深爱着对方。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