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印巴战争:印度军事行动如何改变南亚格局,巴基斯坦失去东巴
半个世纪前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同样是以“偷袭”为开篇“肢解”了巴基斯坦。
1947年,“蒙巴顿方案”将英属印度主要拆解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部分,同样遗留下了很多问题。除了印巴争议的焦点“克什米尔”地区,对巴基斯坦而言还有一块心病源于自身内部。由于“蒙巴顿方案”主要以宗教为划分依据,这就导致独立后的巴基斯坦领土,看起来十分别扭,东巴和西巴之间隔着整个印度,相距有两千公里远。其中西巴含巴控克什米尔在内约88万平方公里、东巴为14万平方公里。
左侧是西巴基斯坦,右侧是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夹在中间的就是印度
重要的是信仰一个宗教,并不代表是人也是一个民族。其中西巴基斯坦多是旁遮普族,但东巴主要是孟加拉族。而且,由于西巴面积更广(占国土84%)、国家权力掌握在西巴人手中,东巴的大量收入被用于西巴的建设,都让东巴人心生不满。地理的隔阂、资源分配问题导致东巴的离心倾向越来越强。对印度而言巴基斯坦是其独立后的头号劲敌,所以也就很热衷于做幕后推手。
不过,印度总理英吉拉·甘地夫人也没敢贸然行事,因为1962年中印之战时时在提醒她“在中苏美三国的关注下,印度自己是成不了事”的。于是她只能选个好时机动手,这就是1971年。这一时期美苏争霸的局势开始反转,陷入越战的美国逐渐收缩势力,无意直接介入争端,反而更倾向于背后支持。同一时期我国也忙于自己的事情,难以分散精力在南亚局势上。
中印战争一直让印度心存忌惮
而印度则在苏联势力的扩张下,与苏联搭上了线拿到了不菲的援助,再加上印度国力本就强于巴基斯坦。局势一目了然,印度开始排兵布阵准备动手。印度在西部共部署了30万军队、400多架战机,东部则部署了17万军队和200架战机。巴基斯坦自然也不会毫无察觉,共集结了34万军队,其中西巴25万,东巴9万。无论在哪个方向,印度都占据着优势。
1971年11月21日,印度不宣而战,率先向东巴的巴基斯坦军队小规模的进攻。在巴基斯坦被迫发动反击后,印度如愿的找到了“借口”进行全面的军事行动。在不平衡的军事力量对比下,西巴守军努力与印度僵持,东巴守军则被优势的印军逼入绝境。最终,东巴独立成孟加拉,印度如愿的肢解了巴基斯坦。
东巴基斯坦守军势单力孤最终不敌印度
此战巴基斯坦丢失了16%的国土以及约一半的人口(56%),昔日对印度的“东西夹击”的态势也不复存在,二者间国力的差距越加的明显。此后,巴基斯坦也就更加依赖中国对抗印度,逐渐成就了“巴铁”知名。对孟加拉而言,他们虽然不想与巴基斯坦过,但也不想受印度摆布。仅4年后孟加拉就开始倾向中国和巴基斯坦,借以平衡印度的影响。而苏联在支持印度成功后,也坚定了“南下战略”的决心,为日后的入侵阿富汗,加速解体埋下了伏笔。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