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末期土耳其参战:战略投机还是地缘政治压力?
惨烈的地中海、悲情的巴尔干、酷热的北非沙漠,二战时期西亚周边打的不可开交。那么作为西亚一哥的土耳其,如何即能在战前活跃于国际事务之中,战时怎么就能淡然自若的维持“中立”?
土耳其的三座大山
战前的土耳其在地区事务中还算比较活跃的。1934年,与希腊、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签订“巴尔干协定”,协调了巴尔干国家的步调。接着又向东,与伊朗、伊拉克等签订“巴德公约”。于是到二战爆发前,土耳其也算是个忽视不掉的力量,是德国与英国都想拉拢的对象。
不过土耳其还算有自知之明,他们深刻记得一战的惨烈教训:让人揍到差点亡国,所以二战中他们很识趣的保持了中立。战争一打响,土耳其就迫不及待的表示:自己同德国关系很好、同英国关系很好,同苏联的关系也不错。总是嘴上与谁都好,实际上与谁都不好。
英德两国自不用说,都想拉土耳其当枪使。至于苏联,俄土两家是世仇,各种冲突不断,始终没能达成真正的友好。再加上战前苏德一度握手言和,土耳其便的更加倾向英法。但“靠山山倒”德国动手没多久,英法在巴尔干的势力就被德国人一扫而光。面对兵临城下的德国人,土耳其又向德国人认了怂。开始向德国“出口”大批物资,其中就包括9万吨铬矿砂。
整个地区除了瑞士,就只有角落里存在中立
虽然土耳其在战前就拥有20万左右军队,而且在战争期间动员至50个师。但这些军队只是人数众多,实则装备很差,连点像样的防空炮都没有。整个战争期间,土耳其人一直让德国人吓的战战兢兢。他们甚至认为,德军直到最后的两天,也能炸平伊斯坦布尔。所以他们在“租借基地”给盟军这间事上也犹犹豫豫,搞的盟军很不满。
比起德军土耳其同样惧怕苏联军队。虽然苏德战争开始后,忙于对付德军的苏联人“重申蒙特勒公约”,表示理解土耳其中立,还保证对土耳其无任何野心,并会土耳其在遭到德军入侵后,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援助”。这让土耳其人同样吓的不轻,因为苏联人会不会以“援助”之名,顺势“解放”了土耳其,谁也说不准了。后来在战争情势转后后,斯大林屡屡批评土耳其中立似乎能从侧面印证这一点。
由于土耳其的畏首畏尾、动作迟缓,不仅不敢直接出兵对抗德军,连“租借基地”也扭扭捏捏。1944年3月,美国索性取消了对土耳其的援助。次年,又告知土耳其若是不参战,连加入联合国也没份。终于在1945年2月23日土耳其参加了二战,结果也是众人皆知:土耳其在战争中毫无存在感,简直是酱油选手中的酱油选手。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