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自乱阵脚频繁失误,赖清德恐难以应对;解放军虎视眈眈,和平统一已成大势所趋
台湾军队近年来可谓是“自乱阵脚”不断,显然比大陆的军事威压来得更波折。台湾军队的窘况及解放军的频繁军演已成为公众舆论的热门话题,仿佛只是在演绎“一出自毁长城”的戏码。这其中不仅有军事装备的接连故障,还有多次惊人的信息泄露,而主角甚至无需外部挑战者上台,就把自己的牌打得支离破碎。
台空军:老态龙钟的兵器与疲累不堪的人首先得说说台空军那点儿令人捧腹又唏嘘不已的飞行事故。短短七天内,三次事故砸在同一部队的头上,而且其中两起都是由IDF战机引发的故障。台军的主力战机平均机龄已经26年,这年纪放在人类身上都算老当益壮了,但对于一个国家的防务力量来说,这无疑是“古董级别”。解放军的歼-20已经超过500架,这种数量上的碾压让台湾的航空力量看起来就像是一位佝偻着腰的老人面对英气勃发的青年。
从1996年台海危机时的局势来看,当时台空军拥有60架F-16战机和60架幻影2000,而大陆不过72架苏-27。但到现在,这份名单已经被彻底颠覆。解放军的迅猛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在于它们完善的维修保障体系,战机完好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而台军去年战机因缺件停飞累计达423架次,如此差距如同鸿沟。
过度依赖进口,自己打脸的战术计划台湾的防务力量严重依赖进口设备,但本土的技术维护和制造能力十分有限。即便是有了进口的硬件,但后续的零部件供应和技术支持却是常常赶不上趟。所谓“进口装备不是万能药”,看看今年几次台军导弹发射车的行动,也都是笑话连篇。
曾有人评论台军试图把台湾打造成“刺猬之岛”,用反舰导弹营造不可侵犯的假象。然而,即便是斥巨资打造的雄风导弹和从美国进口的鱼叉导弹发射基地,也面临坐标曝光的尴尬境地。台军竟然在公园这样的公共场所机动部署这些导弹发射车,真是把自己唯一的底牌给摊了出去。在这样的基础上,如何能够奢望达到“以武拒统”的效果?
台军的人事谜案:自揭伤疤与“特务暴露”
如果说装备的问题还只是冰山一角,那么台军的人事泄密则是内部管理的致命伤口。据悉,由于基层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台军的高级将领及情报人员的信息在电子邮件中意外群发,这就等于又在自己身上捅了一刀。
台军的情报工作人员本应以假名掩护身份,如今却因一份资料的不慎外泄,真实名字犹如一张白纸被公之于众。对于大陆而言,这意味着隐藏在背后的间谍可能已经无处遁形。联系到近期大陆安全部门多次曝光的“台独”分子破坏活动,信息泄露可谓是雪上加霜。
内忧外患中的台湾领导者:孤掌难鸣?
除了糟糕的军事现状,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的困境也值得玩味。上任不到半年,解放军就接连展开了针对性的军事演习,似乎在说,“谁都拦不住我们统一大业的步伐”。但赖清德在某些方面似乎还抱有幻想,以为所谓的“外援”能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
然而,现实是美国距离太远,而中国大陆近在咫尺。即便美军有意介入,解放军的实力足以将之拒之门外。台湾的军事实力如此薄弱,恐怕不等解放军出手,台军自己先撑不住了。
结尾:是时候做出明智选择了吗?
综合分析不难发现,台军所面临的困局并非单靠资金和进口设备可以解决。内部的管理混乱、装备的老旧以及战略的误判,均构成了其无法言喻的痛点。而赖清德政府所谓的“以武拒统”策略在现实面前早已千疮百孔。
与其继续凭空造梦,不如正视两岸差距,寻求务实的和平路径。毕竟,在强大的大陆面前,任何对抗努力都只会让台湾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在这片风雨飘摇的海峡中,台湾该如何抉择?或许,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