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县以特色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突泉县以“产业兴旺”为抓手,积极整合当地优质资源,多点发力,让产业发展成为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的奠基石,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富有特色的产业兴旺之路。
“养”出增收致富新路
走进突泉镇平原村养殖户赵龙家,羊舍内暖意融融,一只只肥壮可爱的小羊羔活蹦乱跳,羊叫声此起彼伏。养殖户赵龙在羊棚来回穿梭,正观察着羊羔成长情况。
养殖户赵龙今年40岁,从小家里就从事畜牧养殖产业,养殖经验十分丰富,目前饲养着800多只基础母羊。为了提高母羊产羔率,这几年他开始尝试引进新品的种羊和母羊进行杂交改良,这样繁育出来的的羊羔具有生长速度快,产肉量高,更能适应本地环境等特点。
“从开春已经接羔100多只,养几个月就能出栏,前段时间刚出栏300多只,目前还有600多只待产的母羊,预计今年一共能接羊羔700多只。”养殖户赵龙说。
兴羊业,发“羊财”。近年来,突泉县多措并举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积极调整农牧业结构,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不断从人才、政策、资金、风险防控等方面全力支持羊产业发展。统筹协调三阳牧业有限公司、地厚牧业有限公司等本土肉羊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指导、资源支持、利益联结等方式,扶持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养殖经营主体发展“农区育肥”舍饲养殖。目前全县肉羊养殖场(户)达到15933家、总存栏127万只,其中存栏3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532家、1000只以上大型肉羊育肥繁育企业(合作社)30余家。
连年倍增,短短几年里,突泉县把发展牛产业、米产业和庭院产业作为加快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加快种、养、加、销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以现代农业引领农民增收的富民强县之路。
“种”出乡村美好生活
“现在已经采收羊肚菌500多斤了,平均70块钱一斤销售的,去掉成本净利润在2万多元,羊肚菌一年可采两茬,这样算下来,就可以收入5万多块钱。”六户镇永繁村村民关清水说。
一早,关清水家的羊肚菌种植大棚里就热闹起来,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摘成熟的羊肚菌,一手拿小刀,一手扶羊肚菌,小心翼翼地把羊肚菌割下来放进盆里,采摘后经过挑选将品相优质、肥厚的羊肚菌装箱、过称、打包、销往市场。关清水也是第一次尝试种植羊肚菌,由于管理得当,羊肚菌长势非常好,他早早地就接到了村里帮忙联系的订单。
“今天早上采了20箱羊肚菌,一箱2斤,150元一箱,一会就要从突泉县发往北京。”永繁村村民关清水说。从去年尝试种植羊肚菌到今年2月丰收,不到半年的时间,为他家打开了致富的大门。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2022年末,六户镇按照“一乡一业”的产业布局,通过充分发挥政策和区位等优势,依托各项惠农政策,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设施农业,种植高品质菌菇,促进农民持续就业增收、农业蓬勃发展。目前六户镇羊肚菌种植面积689亩,亩产可达600斤。
“融”出乡村发展新天地
“草莓特别好吃,这又香又甜,大人小孩都喜欢。”近日,突泉县居民徐凯带着爱人和孩子在聚美恒果四季采摘园内采摘草莓时开心地说。
突泉县聚美恒果四季采摘园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集旅游、观光、采摘、餐饮、垂钓为一体的生态采摘园,做到了“四季有果成熟,天天有果采摘”,使这里成为突泉县周边地区采摘尝鲜的好去处,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旅游的好地方。
“聚美恒果四季采摘园现有60栋大棚,种植了油桃、大樱桃和火龙果等10多个品种,年接待游客2万人以上,年产值达200多万元,年带动就业20人以上。”突泉县聚美恒果四季采摘园负责人刘淑辉说。
为了丰富旅游产品,突泉县依托农业大县的县域优势,充分挖掘和利用田园风光、农耕文明、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突出农旅、文旅融合,让城市与乡村互动、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融合,推动了乡村旅游、观光采摘和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诗画之美,除了天然底色,更在于“规划”的有效实施。突泉县致力于“龙头景区带动、城镇功能辐射、全域景点开发”思路,高标准科学谋划建设明星湖旅游度假区、宝石湖旅游风景区,探索实施“旅游+休闲康养”项目,打造老头山森养综合体。同时,还重点打造了历史文化博物馆、“醴泉故事 突泉手创”民俗非遗体验馆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不仅可以让游客欣赏到多样的湖光山色,还可以让游客深入了解和体验突泉县悠久的历史文化。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