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与雾》影评:旧罪的阴魂

发布时间:2025-04-06    来源:纵览网

关于曾经纳粹的大屠杀,无数艺术家都以此作为灵感的来源,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也许,当前最著名的就是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但是,五十多年前的法国,新浪潮左岸派的著名导演阿伦雷乃拍摄的《夜与雾》,虽然历经时间的洗刷被不少人遗忘,但是,却是这个类型片里最震撼也最真实的作品了,亦是纪录片殿堂里不可磨灭的辉煌之作。


德国纳粹在二战中,在整个占领区,修建了许多的集中营,整个战争期间,无数的犹太人和其他反对德国纳粹的人们被抓捕然后成批的送往各个据点。折磨、凌辱、杀戮在这里不断持续进行,数百万生命在这里灰飞烟灭……


导演的镜头是冷静而苍白的,拍摄电影的时候,时间不过刚刚流逝了十年,踏着萧瑟的野草,回到曾经那些噩梦盘踞的地方。一堆一堆的头发在阳光下也透着寒气,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衣服和鞋子阴冷的落满了灰尘。空荡而凄凉的房间内,似乎还能听到曾经的嚎叫与呻吟。记忆不断的闪回,第三者用毫无感情的语调默默的诉说不太久远的往事,从一条铁轨开始,从集中营的修建,一辆辆火车拉来了一个个或者有名字或者没有名字的人开始。


集中营里,最好的待遇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由”,繁重的体力劳动,为前线的德国士兵制造用具,为国家生产商品,《美丽人生》里面,父亲为了哄骗孩子不去面对那些残酷的死亡,不仅一方面要承担极重的体力劳作,还要把少得可怜的食物带回来与儿子分享,并且装作又是快乐的一天过去了。不能工作的人只有在囚室或者病房里的狭窄的床铺上慢慢饿死。每天,只有汤水充饥的囚犯都会在那个简陋的厕所里痢疾一样的被抽空,如今蜘网密布的一个个石洞,看不见底,黑压压的几乎吞噬了整个镜头。


其他没有工作的囚犯就只有等死了。


最著名的无非就是死亡淋浴了,犯人被剥光,然后成群结队的赶进了毒气室,毒气室就像澡堂一样,门口挂着写有“清洁就是健康”的牌子,可是,水龙头里喷出的,往往不是水,而是各种致命的毒气。《伪钞制造者》里面,一群男人惊恐绝望的蜷缩在浴室的角落里,睁大的眼球盯着龙头喷出水来的那一幕,心理巨大的起伏,从悲恐到喜泣,经典至极。


其他的人,有的被随意枪杀,有的被用各种酷刑折磨而死。尸体一堆堆扔进了焚烧炉,但是那些焚烧炉即使全部全功率运作依然不能完全处理所有的尸体,于是在旷野里焚烧,或者直接用推土机掩埋。甚至,许多尸体被用来做肥料浇灌蔬菜,或者炼成肥皂供集中营使用。


影片动态的画面极少,从某种意义上说和《堤》十分相似,现实的拍摄多是对过去历史的重映,那些嶙峋的尸骨,都是来源于过去影像或者画面,导演显然花费了极大的精力去收集过去集中营的画面,那些或者纳粹变态的自我炫耀或者国际记者冒死的偷拍,一格又一格的定格,一格又一格的震撼。


影片不断地在今日与昔日的时光中交互闪回,蒙太奇的手法在这里十分出色的表现出了那种时光迷离的错位。“寻找”成了这种沟通往昔与今日的连接点。


“遗忘”与“追忆”一直是阿伦雷乃早期所偏爱的主题,面对那些罄竹难书的罪恶和如山的尸骨,囚犯长和军官们矢口否认,大家都默认选择了遗忘和否决。就像《朗读者》里一样,狡猾的杀人犯们串通一气,可以轻易的推脱掉身上的累累罪行,只有那些天真或者弱势的个体,成了最后倾诉愤怒的替罪羊。至今,依然有许多杀人无数的恶魔在世界各地隐藏起来,衣食无忧,享尽天伦,正义却鞭长莫及。许多年之后,当时间慢慢冲淡了众人的记忆,对于那场震惊世界的屠杀,也许只留下了几个没有意义的数字。


面对苍茫的野草,空旷破败的囚室,导演的镜头冷静而从容。往事曾经在这里发生,往事也在这里被人遗忘。通过一幅幅定格的画片,导演试图将人们的记忆都定格在惨剧的当场一样。铁路、护栏、成堆的衣服和鞋子头发、逼仄肮脏的床板,似乎都在镜头里慢慢活了过来,穿过了重重的岁月,开始倾吐曾经的往事。一点点,寻找那些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和细节。一点点还原出事实的真相,不偏不倚,客观从容。


面对这样惊世骇俗的一幕幕,导演并不像其他人一样就一边倒的去批判纳粹的罪恶,客观和真实才是纪录片最大的要求。所以,即使对于那些受害者本身人性的污点,导演亦没有刻意去回避,为了少量的食物不惜争抢,弱者不能守护食物只有死去,同是沦落人,弱肉强食也在这些受压者之中不断发生。来自纳粹的残害和同族的欺凌,许多瘦弱嶙峋的尸骨就是如此的圆睁着双眼,无奈而愤恨的离世,死不瞑目。


陆川的《南京!南京!》亦学习了其中的精神,对于侵略者日本人中的善意给予了肯定,却招致了诸多批评。也许,我们应该在仇恨之前学会怎样去面对历史,怎样去客观的衡量和看待曾经的一切。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十分震撼和真实的纳粹罪行的纪录片,黑白的胶片散发出厚重的历史的味道,沉重而苍凉,悲悯而幽深。十分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回味。


作者:纵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