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与李秋君的旷世绝恋:三跪断缘,“迟秋”印章暗藏伤心往事
张大千
张大千,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被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众所周知的作品有《荷花图》、《桃源图》等,作为举世瞩目的艺术家,他的人生经历传奇。
年少时在上海勤学书画,成名后赴敦煌临摹壁画。后半生周游海外,宣扬国粹,享誉国际。
在艺术成就上:绘画、篆刻、书法、诗句等,张大千无一不通。
尤其是对书画极为精通,由于他的绘画手法独特,开创了泼墨与泼彩的结合,更是发展了中国画新的艺术形式,因此创立了远近闻名的“大风堂画派”。
《苍茫幽翠图》
但是不为人知的是,才高八斗的张大千却不在意“男儿膝下有黄金”这句话,三次向一位女子下跪。
2004年,在一场拍卖会上,张大千的作品《苍莽幽翠图》现世。
除了其作品本身的出色以外,更是张大千在1945年8月,为庆祝抗战胜利,特地挥毫留念的山水画,意在歌颂中华山水之美。
可是这副画,在当时拍出了张大千所有作品的最高价,特别之处:在其左部款识处,用了一方张大千从未使用的印章:迟秋。
伴随着“迟秋”这个钤印的首次面世,深藏在张大千心中的感情,也终于在世人眼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张大千作品
18岁时张大千远赴日本留学,学习染织技术和绘画。
但迫于家里的压力,他娶了母亲本家的表妹曾正蓉,却始终相敬如宾。
婚后,张大千携妻子来到上海进行精心研究绘画。为了养家糊口,他经常帮店铺造假绘画。
其技艺精湛,足以以假乱真,很多业界名流都不辨真假,何况是一些附庸风雅的商人。
而《苍莽幽翠图》所附的那枚钤印中,所牵连的女主人公,第一次和张大千相遇了。
1921年,宁波富商李茂昌花50大洋购入石涛画,以为自己买到了真品,便拿回家让自己擅长绘画的女儿李秋君鉴赏。
可谁知李秋君看了一眼,却说:“画是假画,不过仿画之人天分极高,将来必大有作为”。
李秋君画像
李茂昌惊诧于女儿的敏锐,同时也对仿画的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听之下,得知作者竟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便起了结交之意。
李茂昌托人将张大千叫到家中做客。张大千来到李茂昌的家中,看见客厅之中悬挂的《荷花图》惊为天人。
此画淡墨相宜,既有阳刚之力,又有柔弱之美。
当李茂昌调笑着称,此画的作者就在他府上之时,张大千激动地提出想要拜此人为师。
而当青春貌美的李秋君从屋外而至,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就可以称得上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张大千与李秋君
闺阁中人,竟有如此才情,让张大千佩服至极。身为性情中人的他,竟然当众下跪,要拜李秋君为师,声称自己被她的才情所折服。
而当李秋君得知,眼前的这位年轻人就是仿画者时,更是连声不可,于是此事就此作罢。
同为学艺人的惺惺相惜,再加上对彼此才情的倾慕,两人很快就产生了感情。张大千在李府住下多日,他和李秋君常常切磋画艺,形影不离。
可是此时的张大千早已结婚一年,自知不配与出身名门的李秋君在一起,他不愿委屈心上人。
况且李茂昌在得知张大千已有妻室的时候,便打消了撮合他们的念头。李秋君即便愁肠百断,可是面对如此良人,也是割舍不断。
张大千一家与李秋君
她曾向张大千试探道:“先生常年在外,形只影单,若再收一妾,服侍左右,应是福份无边了”。
张大千面对她的一片痴心,心中早已感动不已,但他自知已有家室,不能委屈心上人做小。
内心的情感在拉扯,辗转反侧了一天以后,李秋君再去寻他,张大千却是突然一跪,潸然泪下地告诉她:“你是我一生当中,最为亲近的红颜知己。但是如果要让你委身做小,我会寝食难安”。
他这一跪,既是在面对心上人不能在一起时的无奈举措,也是希望李秋君理解他的苦衷与歉意。
言情意切地解释,让李秋君明白:他们有缘无分。
张大千与妻室
李秋君心中大痛,可是,他已有发妻。而自己的父亲李茂昌,更是决不允许她,作为妾室自甘堕落。
一对有情人,今生注定无法在一起。李秋君遂决定斩断情丝,今生只与张大千以兄妹相称。
这迟来的心动,成了张大千今生一大憾事。他成名以后,刻了这一方印章,名为“迟秋”。
本该是一对天作之合,如今却只能用这样的方式隐晦地表达自己的爱意。
时过境迁,张大千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名声鹊起,风流之性逐步显露。
即便心中仍遗憾,再也没有一位女子,能够像李秋君那般知晓自己的心意,但是张大千身边的桃色却从未停歇。
此后,张大千陆陆续续地娶了三房姨太,而且还纳了很多的小妾。
虽然他风流不止,但是李秋君却始终单身。
张大千
她的迟迟不肯再嫁,让张大千既牵挂又愧疚,两人以兄妹相称,始终都没有断了联系。
1929年,张大千从汉城返回上海后,在上海设帐教徒,此时,李秋君也来到了上海,以妹妹身份照顾他的起居。
伴随着张大千的名号越来越响亮,他的画校也逐步地开始走上了正轨,李秋君帮助他打理着学校的事宜,每逢新收学生,必须李秋君点头。
他们明面上以兄妹相称,实则心中藏着汹涌的爱意,据说当时有弟子称李秋君为“师娘”。
朝夕相处的日子,李秋君感到很幸福,但相聚的日子总是太短。
抗战前夕,张大千打算举家搬迁,但李秋君选择和父母留在上海。
张大千作品《仿巨然晴峰图》
在这乱世当中,张大千不忍心李秋君独身一人,于是,张大千便将亲生女儿过继给她,而李秋君也对张大千的两个女儿视如己出、精心照顾。
举家入川,张大千依然对李秋君牵挂不已,他把自己作画的书房命名为“迟秋簃”,以寄托相思。
而远在上海的李秋君,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她在抗战爆发后,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她在上海创办了灾童救护所,专门收养无家可归的孤儿。
张大千始终牵挂、担忧着她安危,催促着她来到自己的身边,而李秋君一来想为国家民族做点事,二来不想增加张大千的负担,日夜看着他与妻妾相伴。
张大千作品
于是两人就此分别,在分离的岁月里,不管张大千走到哪里,他都把自己的艺术感想,与游历感受写成文字寄给李秋君。
他们用书信的方式寄托思念。以文字的方式陪伴在彼此身边,给对方以慰藉。
分别的日子渐长,张大千对她的思念就越深,他回到四川之后,在书房迟秋簃中,画了一张又一张仕女图。画中女子无一不身影消瘦,面带愁容,跟李秋君神似。
在他的内心深处,对李秋君的担忧和思念达到了极点,但是却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化解半分。
1945年,胜利到来之际,张大千欣喜不已。一来庆祝抗战成功,二来知道自己可以与李秋君再次重逢。
老年张大千
因此,他在自己的画作《苍莽幽翠图》中第一次在画作上钤上了“迟秋”的图章。
画作完成后,张大千小心保存,等待着重逢时与李秋君共赏,但再相逢,已是整整3年后。
1948年,张大千回到上海,这对有情人得以见面。此时,正值李秋君和张大千两人50岁生辰。在友人的组织之下,他们合办了生日派对,被称为“百寿合庆”。
宴会上,两人联手画了一幅《高山流水图》,其中一位友人赠送了“百岁千秋”的印章,内藏二人名字“千”与“秋”,寄寓颇深。
张大千与李秋君作完画后,当即在画上用印,还互相约定,今后再合作百幅画作,每张画上都盖“百岁千秋”。
题壁的张大千
如此期盼着以后的两人,甚至还前往上海郊区合购了墓地,互相题写了墓碑,相约死后邻穴而居、再不分离。
但是希望却终究只是希望,这对命途坎坷的灵魂伴侣却在此一别以后,再也没有见过面。
不久之后,张大千携四姨太,前往东南亚国家举办画展,而后前往台湾。在动乱当中,他与李秋君断了联系。
临走的时候,张大千把《苍莽幽翠图》送给了自己的朋友,委托他把画转赠给李秋君。
可是画作还没送到李秋君的手中,就在1952年被有关部门没收。
直到1984年这幅画才发还给这位朋友,但是这个时候李秋君早就已经离开人世,她在生前,竟无缘见得这幅张大千特意为她作的画。
她的去世,就好像在这幅画中的印章一样“迟秋”,带着姗姗来迟的爱惜,却成了张大千心中最大的遗憾。
张大千画作《天女散花》
在断了联系的那些岁月,张大千从未忘记思念李秋君,张大千前往南美旅游的时候,每到一个地方,他就要收集当地的泥土,用信封包住,上面写着三妹亲启。
但是这些装着他满满心意的泥土,却最终因为距离的原因,没有送到李秋君的手上。
之后的日子当中,风声鹤起的张大千忙于自己的事业,他在上海举办画展,惊闻李秋君病重。
担忧之下,他托人向李秋君送了一封信,上面写着字字恳切,表述着自己的思念之情。
他声称:人生最大憾事为生不能同衾,而死不能同穴。
百寿合庆后,他们虽然合写了墓志铭,但是面对病重的李秋君,远赴千里以外的张大千担心的,并不是自己年事已高的身体,而是他们死后不能同穴。
老年张大千
在信中,张大千说:“恨海峡相隔,正是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尘蜡苔痕梦里情啊”。
即使年过七旬,但是李秋君年少时期的陪伴,以及甜美娇憨的模样,却始终存在于张大千的心中,并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磨灭。
相较于原配的相伴,以及不断增多的妾室人数,李秋君的爱而不得,让他在一复一日的想念和遗憾当中,加深了他对李秋君的爱怜和疼惜。
无人得知李秋君孤身多年,心中是否还存在着当初那个谈天说地的少年。
但是得不到人或许才最好,他们相约死后同穴,可是在1973年,李秋君因病去世,也没能够再看张大千一眼。
老年张大千
远在美国的张大千情况也不好,他的右眼失明,左眼刚做了手术,正处于休养阶段。
惊闻噩耗,他不顾周围人的阻拦,摸索着从病床上起来,朝着上海的方向长跪不起。
更是从那以后茶饭不思,整个人委靡不振起来,身边弟子经常听他低喃:“三妹一个人啊……”
是啊,此时他功成名就,身边妻妾环绕。但是一见卿卿误终生的佳人却早已成了一柸黄土,临到最终还是孑然一身。
这让他如何能不愧疚,如何能不想念?正是因为他们两人之间的有缘无分,才让李秋君孤独终老,终身未嫁。昔日的种种,不由得让他潸然泪下。
张大千画作
佳人已逝,这位年事已高的老人也已然走向了人生的迟暮。
1983年,张大千因心脏病发作离世,在台湾省去世。他的尸身也被就近掩埋在台湾,曾经说好要死后同葬的两人,最终也没能实现在一起的愿望。
他们两人隔着海峡遥遥相望,生不能同眠,死不能同穴。
2004年,雪藏已久的《苍莽幽翠图》由谢稚柳后人,交拍卖行展出拍卖,这方罕见的“迟秋”印章也从此公诸于世。
张大千与李秋君之间的故事,随着印章的面世袒露在世人的面前。众人惊觉:一生风流的张大千竟会忍受相思之苦,克己复礼,只为不让李秋君自降身价,为人之妾。
张大千子女留念
相较于时常陪伴的妾室,这种生怕委屈了心上人的举措,发生在张大千的身上,才更让人觉得唏嘘。
由此可见,世间男子千千万,但当面对真爱之时,唯恐她受百分委屈,宁可深藏心中一生。
张大千的妻妾虽然时常相伴在身,但是却要跟别的女人争风吃醋,只为赢得丈夫的些许在意。
相较于不费吹灰之力就深埋其心中的李秋君,甚至还赢得一代宗师张大千的三次跪拜,可到死也没能跟他在一起。
这两者相比,也不知道谁更幸运些。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