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介绍,神秘传说、绝美壁画,你不想来一探究竟?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长江边上的蛇山之巅,是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 “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 年),孙权为实现 “以武治国而昌”,修筑夏口城时在城西南角因矶为楼,用于瞭望守戍。唐朝时,黄鹤楼与城垣分离,成为独立的景观建筑。宋、元、明、清等朝代时,黄鹤楼多次毁于火灾、战乱等,但又不断被修葺、重建。
你是否曾幻想过,在某个余晖洒江的傍晚,登上一座古老楼阁,俯瞰滚滚长江水,感受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奇妙瞬间?黄鹤楼,这座屹立在武汉蛇山之巅的千古名楼,便能带你实现这个绮梦。它不仅是一座建筑奇观,更是一部承载着千年华夏文明的厚重史书,吸引着无数游客纷至沓来。今天,就跟着我的脚步,一同探寻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吧!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公元 223 年,正值东吴孙权当政。那时,它可不是如今这般供人赏景吟诗的风雅之地,而是作为军事瞭望哨所,为守护东吴边疆立下汗马功劳。想象一下,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士兵们站在黄鹤楼的高处,目光如炬,警惕地注视着长江江面,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这座楼,见证了多少战船穿梭、硝烟弥漫的战争场景,承载着保家卫国的重要使命。
岁月流转,三国的硝烟渐渐散去,黄鹤楼却并未被历史遗忘。到了唐朝,它摇身一变,成了文人墨客们的聚会胜地。诗人们纷纷慕名而来,登楼远眺,面对壮阔的长江和如画的景致,灵感如泉涌,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这座名楼,在随后的千余年里,黄鹤楼历经多次磨难。火灾、战乱一次次将它摧毁,但神奇的是,每一次它都能浴火重生。就像一位坚韧不拔的勇士,无论遭受多少打击,都能顽强地再次屹立于蛇山之上。1957 年,因为修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黄鹤楼旧址被占用,所有人都以为它将就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武汉人民对黄鹤楼的热爱和眷恋,让这座楼迎来了新生。1985 年,一座崭新的黄鹤楼在距离旧址约 1000 米的蛇山峰岭上拔地而起,它继承了古黄鹤楼的神韵,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智慧,再次成为武汉的城市名片。
站在黄鹤楼下,仰望着这座气势恢宏的建筑,你一定会被它独特的魅力所折服。它的外观设计极为精妙,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却完美还原了古代建筑的韵味。整座楼呈四边套八边形,寓意着 “四面八方”,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它海纳百川的胸怀。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宛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黄鹤,随时准备冲向云霄。
走进黄鹤楼内部,更是别有一番洞天。每层楼都有精心布置的大型壁画、楹联和文物。一楼大厅,高达 10 余米的藻井气势非凡,仿佛将人的目光引向了浩瀚宇宙。而正壁上那幅 9 米高、6 米宽的彩色瓷画《白云黄鹤图》,更是让人眼前一亮。画面中,一只黄鹤在白云间翱翔,黄鹤楼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一般。这幅画不仅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艺,更将黄鹤楼的神话传说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二楼大厅里,陈列着唐、宋、元、明、清和现代 6 个时期的黄鹤楼模型,从古朴简约到华丽精致,每一个模型都代表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
旁边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则让人们能够穿越时空,领略古人对黄鹤楼的赞美之情。再往上走,三层的组画《人文荟萃》,生动地再现了李白、崔颢等大诗人登楼赋诗的场景,让人仿佛能听到他们激昂的吟诵声。四层大厅用屏风巧妙地分割成几个小厅,里面挂满了当代名人的字画,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而顶层的《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更是将长江的波澜壮阔展现得淋漓尽致,站在画前,仿佛能感受到长江的滚滚波涛扑面而来。
在黄鹤楼景区,除了主楼本身,还有许多不容错过的景点。首先要提到的就是胜像宝塔。这座修建于元代至正三年(1343 年)的喇嘛塔,是黄鹤楼古址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筑。它就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静静地见证了黄鹤楼的兴衰变迁。宝塔是为威顺王宽彻普化太子建,用于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如今,它已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沿着景区的小路前行,你会看到一座岳武穆遗像亭。这座亭子修建于 1937 年 8 月,1981 年又重新修整。相传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曾在这里写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站在亭前,看着岳飞的遗像,仿佛能感受到他当年壮志未酬的悲愤和精忠报国的豪情。在这里,你不仅能欣赏到古朴的建筑,更能感受到浓厚的爱国情怀。
还有那古郢州城垣,它可是武汉三镇现存最古老的城垣遗迹,也是与黄鹤楼历史有着密切联系的郢州城的一部分。城垣沿着蛇山山脊蜿蜒东去,一直延伸至高观山巅的白云阁,全长 180 余米。抚摸着古老的城墙,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在城垣上漫步,你可以想象当年这里作为军事防御工事的重要性,以及士兵们在城墙上巡逻站岗的情景。
而宝铜顶,也就是清同治黄鹤楼楼顶,如今陈设在黄鹤楼正东 92 米处。这个青铜铸成的楼顶,中空,顶高 3.4 米,底径 1.8 米,壁厚 4 厘米,重约 2 吨。它在阳光下闪耀着古朴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当年,它可是黄鹤楼的标志性建筑,如今虽然不再置于楼顶,但依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黄鹤楼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建筑和景色,更在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众多描写黄鹤楼的诗词中,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一问世,便让黄鹤楼声名大噪。据说,诗仙李白登上黄鹤楼,本想赋诗一首,却看到崔颢的这首诗后,不禁感叹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崔颢这首诗的魅力之大。除了崔颢和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等众多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诗篇,为黄鹤楼增添了浓郁的诗意氛围。
黄鹤楼的传说故事同样丰富多彩,并且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子安驾鹤》《费祎升天》《仙人吹笛》《橘皮画鹤》等传说,充满了奇幻色彩。就拿《橘皮画鹤》来说,相传一位道士在黄鹤楼上饮酒,为了感谢店家的款待,他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这只黄鹤竟然能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看,店家也因此生意兴隆。十年后,道士再次来到黄鹤楼,他吹起铁笛,黄鹤便从墙上飞了下来,载着道士飞向了天空。这些传说故事,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它更具吸引力。
黄鹤楼,这座穿越千年的诗韵传奇,无论是它的历史、建筑、景点,还是文化,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武汉这座城市的版图上,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当你踏上这片土地,登上黄鹤楼,俯瞰着长江的滔滔江水,感受着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你一定会被它深深打动。那么,还等什么呢?快来黄鹤楼,开启一场属于你的穿越之旅吧!说不定,你也能在这里留下属于自己的诗篇和故事。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