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福州城中的千年烟火传奇!
三坊七巷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古城南大街西侧,东起南大街,西、南两面沿安泰河,南濒安泰桥,北至杨桥巷。占地 40.2 公顷,由十条东西走向的小街巷构成 “棋盘状” 街区,南后街西边为 “三坊”,东边为 “七巷”,是中国东南地区现存较大的古民居街区。两晋太康年间,晋安郡太守严高修筑子城,“衣冠南渡” 后贵族士人聚居形成居民区雏形。唐元和十四年有了 “桂枝里”,乾符六年黄巢军 “灭炬而过”,天复元年王审知砌筑 “罗城”,“三坊七巷” 布局基本形成。五代后梁到宋,城池扩建使 “三坊七巷” 处于城市中心,成为达官显贵聚居地。明万历年间衣锦坊创建水榭戏台,崇祯年间林先春建 “有杞堂”。
在福建福州,有一片神奇的街区,它就像一位隐匿在繁华都市中的时光老人,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这里,就是被誉为 “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 的三坊七巷。当你踏入这片古老的街区,就仿佛瞬间穿越回了古代,一步一景,皆是历史的沉淀。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三坊七巷,揭开它神秘而迷人的面纱。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处在古城南大街西侧。它的地理位置堪称绝佳,就像是城市的一颗心脏,周围环绕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古朴与宁静。整个街区东起南大街,西、南两面紧挨着安泰河,南濒安泰桥,北至杨桥巷,占地足足有 40.2 公顷。这片由十条东西走向的小街巷构成的 “棋盘状” 街区,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历史画卷,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岁月的痕迹。
三坊七巷的历史,那可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晋太康年间,当时晋安郡太守严高修筑子城,随着 “衣冠南渡”,众多贵族士人纷纷聚居于此,逐渐形成了居民区的雏形。到了唐元和十四年,这里有了 “桂枝里” 的称呼。乾符六年,黄巢军 “灭炬而过”,而天复元年王审知砌筑 “罗城”,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让三坊七巷的布局基本确定了下来。
五代后梁到宋朝,福州城池不断扩建,三坊七巷正好处于城市的中心位置,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达官显贵们聚居的风水宝地。明朝万历年间,衣锦坊中创建了水榭戏台,这座戏台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见证了无数的精彩演出。崇祯年间,林先春建造了 “有杞堂”,为这片街区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清朝顺治、嘉庆、道光等年间,更是有诸多历史名人在此营建宅第,甚至还开设了编志局等。比如,林则徐就曾在三坊七巷生活过,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国时期,三坊七巷经历了许多变革,扩建道路、成立古迹保存会等。然而,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这片街区遭受了破坏,人口也大量外流,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承受着岁月的磨难。
好在 1966 年更改的路名,在 1981 年又得以恢复。从 1982 年起,林文忠公祠等建筑陆续得到修复。2005 年,福州市政府果断收回土地使用权,开始对三坊七巷进行大规模的保护工作。2006 年,它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 年更是荣获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的称号,再次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三坊七巷的建筑格局,那真的是让人拍案叫绝。它基本保留了唐宋时期坊巷的格局,“三坊七巷” 与南后街共同构成了 “井字形” 街区支脉体系,居住建筑的主入口大多都在东西走向的坊巷上。从北到南,“三坊” 依次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 依次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走进坊巷,你会看到纵横交错的石板路,它们就像历史的脉络,承载着无数人的足迹。白墙瓦屋错落有致,曲线山墙别具一格,小尺度的巷道充满了生活气息,邻里之间的交流仿佛就在眼前。民宅都有高厚的围墙,土筑构件顶部双坡 “龙脊” 盖瓦,墙体呈现出流线形的 “马鞍墙”,就像一条灵动的巨龙,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家园。
宅院内部大多采用穿斗式木构梁架,多进院落沿着纵深轴线中轴线对称布局。从门头房、插屏门,到前厅天井,每一处建筑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花厅由庭院和书房组成,是文人雅士们吟诗作对的好去处。天井则是整个宅院的交通枢纽,厅堂宽敞明亮,门窗又大又多,窗饰的漏花镂空精雕细琢,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三坊七巷的文化底蕴,那可是相当深厚,就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这里诞生了无数对中国近现代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比如,民族英雄林则徐,他的故居就坐落在三坊七巷。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就像一把火炬,点燃了中国人反抗侵略的斗志。还有严复,他翻译的《天演论》,犹如一声惊雷,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沈葆桢、林觉民、冰心等众多名人,也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过生活的痕迹。他们的故居,就像是历史的坐标,让后人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先辈们的风采。
除了名人文化,三坊七巷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里有福州传统的手工艺品,脱胎漆器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造型闻名遐迩,寿山石雕则将石头雕刻成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软木画更是以其精巧的制作工艺让人惊叹不已。走在街区里,你还能品尝到各种传统小吃,鱼丸口感鲜美,肉燕皮薄馅大,芋泥香甜可口,每一口都是满满的福州味道。
夜幕降临,三坊七巷又展现出了另一番迷人的景象。茶馆、酒馆里热闹非凡,南音、评话等传统艺术表演轮番上演。南音那优美的旋律,就像一股清泉,流淌在人们的心田;评话那生动的讲述,仿佛把听众带入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世界。在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三坊七巷,它是福州的历史记忆,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正如那句话所说:“一座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 在这里,你可以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等待着每一个人去挖掘、去发现。无论是古老的建筑,还是丰富的文化,都让人流连忘返。如果你还没有去过三坊七巷,那么一定要找个机会去感受一下它的独特魅力,相信你一定会被它深深地吸引。
三坊七巷就像是一部活着的历史教科书,它见证了福州的兴衰变迁,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走进三坊七巷,就是走进了一段千年的传奇,让我们一起在这片古老的街区里,寻找那份属于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骄傲。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