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交恶如何推动中国登顶珠峰?从合作到独自问顶的历程

发布时间:2025-04-05    来源:纵览网

1960年5月25日 凌晨4时20分,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登顶珠峰。(队员刘连满,因托举队友而耗尽体力,留在了第二台阶)他们代表中国,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从珠峰北坡登顶的壮举。

1960年,中国登山队在珠峰大本营宣誓

从1956年3月组建,到1960年5月登顶珠峰,此时中国登山队成立不过4年多一点时间。

期间遭遇的困难与曲折数不胜数,有些是登山本身的难题,还有些则是来自其它方面的“压力”...

甚至你可以说,1960年中国登山队“被迫”登上了珠峰的。

从“问顶珠峰”前四年开始

中国人接触现代登山运动,时间是在1955年。当时,中苏关系非常友好,体育领域的交流也十分频繁。一般苏联要举行大型活动,都会通报、邀请中国方面派人参与或参观。

1955年初,苏联全苏总工会向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出邀请:苏联登山运动员要攀登苏联境内的团结峰(6773米)和十月峰(6780米),希望中国方面能派人参与。

以此为契机,许竟、师秀、周正和杨德源组成临时登山队前往苏联,新中国第一批职业登山运动员就这样诞生了。

四人在莫斯科红场的合影,左起:周正、杨德源、许竟、师秀

1956年3月,中国登山队正式组建(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次月,登山队即独立登顶秦岭山脉主峰——太白山(3767米)。

以后的数年时间里,中国登山队还独立攀登了贡嘎山主峰(7556米),与苏联登山队联合攀登了厄米尓鲁士山(5633米)、慕士塔格山(7546米)和公格尔九别峰(7530米)。

中国登山队:1957年6月13日摄于贡嘎山顶(图源:《满洲里日报》)

将目标放在珠峰上

在一次次问顶7000多米的高山后,突破8000米自是下一步目标。

地球上共有14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峰,9座位于中国境内或边界上,其中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最受瞩目的存在。

关于攀登珠峰的想法,最早是由苏联人先提出的。由于苏联境内没有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于是将目光转向了中国。

在早期登山合作方面,苏联人既是出于“友谊”帮助中国开展登山运动,也存在“私心”为日后在中国登山铺路。

中苏珠峰地区侦察组合影,包括苏联登山家别林斯基(右起)、许竟、翁庆章

1955年,苏联初次邀请中国运动员参与、学习登山时,就已提出联合攀登珠峰的设想。只是当时中华全国总工会并未给与答复。

1956年,当中苏联合登山队登上慕士塔格峰后,苏联又表达出联合攀登珠峰的意愿。

接下来是1957年10月,这一次苏联登山界12名知名人士联合致信中苏高层,希望能组成中苏联合探险队,在1959年3-6月间从北坡登顶。

1956年,中苏混合登山队在喀什地区慕士塔格峰下大本营合影(图源:《满洲里日报》)

对于苏联的这次请求,体委和总工会原是准备婉拒的,毕竟此时的中国登山队成立才一年多,在人员、经验和装备方面都不充足。

同时也注明,如果高层全面考虑、各部门全面协助,这些困难也并非不能克服。最后这件事一直上报到周总理后才算定下来。

1958年4月,中方复函苏联方面,同意共同组队攀登珠峰。7月,双方一起商定登山计划。

中苏珠峰地区侦察组在骑马前行

由于当时双方关系融洽,所以很快达成共识...

合作登顶珠峰的行动,计划分三年完成:1958年侦察,1959年试登,1960年登顶。双方约定各出15名队员,中方人员担任队长,苏方人员任副队长。

在装备和后勤方面,高山装备、食品由苏联负责,人员、物资的运输保障由中方负责。为此,国家还特批了一笔经费,提前三年修通了日喀则至珠峰山下的公路。

此外,考虑到当时西藏的实际情况,所有进藏人员都配发步枪、手枪各一支,还进行了射击训练。 驻藏部队也派出一个 加强连 (含迫击炮排),负责武装护送。

中苏珠峰地区侦察组合影,包括苏联登山家别林斯基(右起)、许竟、翁庆章

合作的转折点

1958年7月那次会议后,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为了航测需求,国家还斥资从苏联专门引进了2架安-6型飞机(单价24万人民币)。

10月,中苏联合侦察组还专程前往珠峰,对登山路线、营地设置进行了考察。年底时还对之后登顶珠峰的工作达成一致,商定将在1959年5月突击峰顶,向十年大庆献礼。

只是中间又突生波折——1959年3月10日,拉萨发生上层反动集团的叛乱,于是中苏联合攀登珠峰一直被延缓到秋天...

缴械投降的叛乱分子

时间来到1959年秋季,随着局势日趋稳定,合作攀登珠峰的计划再次被提上日程。只是这一次苏联人“莫名”的失去了热情。

仅仅就“来与不来”就沟通13次之多。而在登山时间上,苏联说什么也不同意1960年行动,执意推迟到1961年及之后。其它方面也找尽借口能拖则拖...

关于这个态度的转变,苏联会谈代表(库兹明)私下透露过,“合作攀登珠峰机会难得,苏联运动员都想来,只是苏联高层不让。借口是技术问题,实则与中苏交恶有关”。

实际上,“合作攀登珠峰”计划的终止并非孤例。同一时期,苏联还终止了众多对中国国防工程的援助,包括原子弹和海军技术装备等。

珍宝岛战役中缴获的苏联T-62坦克

从北坡“问顶珠峰”

苏联人不来了,但攀登珠峰的计划没有停止。因为计划进行至此,早已超出了单纯体育运动的范畴,成为一次彰显国家实力的行动。

1960年2月,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正式组建,全队共214人。与此同时,国家特批70万美元专门用于从瑞士购买最好的登山器材。

为保证登顶顺利,192人组成的先遣队先行建立起大本营及5400米、5900米和6400米三处高山营地,将数吨重的物资先行运到营地。

正式登顶前,登山队先期进行了3次“高山行军”。除适应高山环境外,还负责运送物资、建立四号营地和突击营地的任务,只为最后能够登顶成功。

1960年5月17日,登山队第四次高山行军开始,目标即“突击主峰”。

24日上午9时,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和刘连满四人开始向主峰突击(许竟因之前体力消耗过大无力继续)。

“第二台阶”处,刘连满用身体做“人梯”托举队友耗尽体力,只得留在了8700米处。

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三人摸黑登顶。至25日凌晨4时,实现了人类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

1960年5月30日,登顶的勇士们返回珠峰大本营

最后,关于网上流传的“珠峰归属权”和“尼泊尔在谈判中的挑衅”(所谓:“你们中国人都没上去过,怎么能说是你们的”一句),并没有找到确凿证据来证明。

因为,中尼解决边界问题提出于1959年9月,尼泊尔代表团来到中国参加“十年大庆”时。当时中国仍在积极与苏联沟通合作攀登珠峰。

而且1960年3-4月间,中国同尼泊尔确实有着边界谈判,并涉及到珠峰归属问题。只是谈判过程似乎并未达到剑拔弩张的地步...

1960年第13期《人民画报》封面,记录了登山队员挺进珠峰的画面


作者:纵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