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前,高关税将美国推向大萧条深渊

发布时间:2025-04-09    来源:纵览网

1930年6月17日,时任美国总统的胡佛不顾一千余名经济学家的反对,签署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这部初衷为“保护美国农民”的法案,将2万多种进口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最终点燃了全球贸易战,将美国经济推向大萧条深渊。

如今,美国“对等关税”落地,全球化遭遇逆流,默里·罗斯巴德在《美国大萧条》中分析的经济危机又一次吸引公众瞩目。这场95年前“教科书级”的经济灾难,还能给今天的我们何种启示?

《美国大萧条》

写进教科书的灾难

实际上,在美国经历大萧条之前,正是经济大繁荣的快速发展期。1923年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上台,主张自由放任的“小政府理念”,减税、减少联邦政府开支和债务成为美国财政政策主流。

分期付款和房地产投资热潮席卷全美,工业生产也如火如荼。在柯立芝政府1923-1929年任期间,美国年生产率增长达到近4%,史称“柯立芝繁荣”。帝国的雄伟大厦拔地而起,但隐伏其后的却是轰然崩塌的危机。

1928年胡佛当选美国总统,1929年10月华尔街金融恐慌爆发,当美国人还对前程一片乐观之时,股票却触底不起,大萧条来临。短短6年,美国经济从天堂跌到地狱。

大繁荣时期的生产过剩让产品价格暴跌,农业领域尤其明显。美国农民认为,这是关税过低导致外国货冲击本地产品的结果,于是提高农业关税的要求应运而生。

但农业关税提高意味着农业州的高昂获利,工业州、制造业州自然坐不住,钢铁制造、纺织业等各类产品关税增加的需求也一并出现。

来自犹他州的参议员里德·斯姆特和俄勒冈州的众议员威尔斯·C·霍利共同制定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1930年4月该法案通过国会两院,被摆到了胡佛桌前。法案修订了关税目录中的两万多个税则,税率几乎全部提高,据估算,总体实际税率达到了应税进口商品价值的60%。

1930年5月,1028名美国经济学家联合签署了反对请愿书;国际方面,三十多个国家对该法案表达了强烈反对,但于事无补。1930年6月17日,胡佛签署法案,《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正式生效,全球“地震”来袭。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绞杀”全球

没有一个国家会心甘情愿“坐以待毙”,贸易反扑随即而来。

1930年,加拿大率先对美国16种产品征收新关税,占美国输往加拿大商品总额的30%,之后加拿大也开始寻求与英联邦更密切的经济联系。欧洲国家紧随其后,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也同步提高美国进口商品关税,并开始发展新的贸易渠道。

一时间,三十余个国家都对美国的关税法案发动了反制报复,全球贸易战就此打响,而美国损失惨重。

1930年6月,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从250点下跌到230点,跌幅达到8%,并一路向下。美国的进口额从1929年的44亿美元骤降66%至1933年的15亿美元,出口额从54亿美元骤降61%至21亿美元,均超过GDP同期50%的降幅。

进出口额的跌退,带来了大幅度上升的失业率。据统计,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通过后,美国失业率为7.8%,1931年便骤升至16.3%并一路走高,1932年达到24.9%,1933年达到25.1%。然而,贸易战爆发受害的不只美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欧洲战场》一书中,作者P.M.H.贝尔指出,经济大萧条的突然来临使国际贸易和货币体系急剧崩溃,主要货币争相贬值,政治极端化趋势开始在社会层面蔓延。

彼时,美国是德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关税法的颁布使还未从一战战败中恢复经济的德国再受打击。伴随而来的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思潮点燃了公众的愤怒和激情,1932年纳粹政党上台,法西斯主义加速蔓延,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欧洲战场》

“大萧条”历史在回响

回望大萧条时期,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危机的爆发是一种“自由资本主义的失败”,但是在《美国大萧条》一书中,罗斯巴德认为,“萧条会因为通货膨胀和其他干预性措施而被延长和加剧。”大萧条的持续不是因为“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而是因为政府过多的经济干预政策。

在他看来,20年代的繁荣源于不断扩张信贷,资本被引向了高级生产领域(原材料、工厂等离消费者较远的项目),使得生产结构的平衡被破坏。但是,在这一背景下,如果放任自然市场调节,是能够快速清算错误回到正常轨道的。

然而,胡佛时代抛弃了以前的“自由放任主义”,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增加政府开支,大搞贸易保护主义,以至于市场的“扭曲”短时间内得不到纠正,使得大萧条时期延长。据《国会山报》报道,和罗斯巴德不同,特朗普认为如果加收关税能够更加快速地结束那次大萧条。

“1929年,随着大萧条的到来,这一切戛然而止。如果他们坚持关税政策,这一切就不会发生,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他们试图恢复关税来拯救我们的国家,但时机已经过去,为时已晚。我们什么也做不了,花了很多年才走出那次萧条。”

95年后,特朗普的桌前又摆上了相似的法案,只不过这一次,亟待挽救的从“农业”变成了“制造业”。


作者:纵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