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举报通道已开启,严查双休日补课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平台发布“中小学规范办学投诉举报”专栏,接受社会各界(学生、家长、教师等)的投诉和举报。
根据省厅平台显示,投诉举报信息分为投诉内容和个人信息两块,其中投诉内容包括来自哪个地市、投诉年级、投诉对象、投诉类别、详细描述以及期望解决方案。
省厅将投诉类别分为8类,包括作息时间、寒暑假、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课间休息管理、考试测试排名、招生入学管理以及其他。
其中前6类,省教育厅还明确了违规内容——
除了浙江,广东、湖南、山东等全国多地逐步推进普通高中双休制度,还有不少地区正在加入,有可能成为一个趋势。这一举措瞬间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在“问政湖南”平台的微调查中,超10万名家长支持“减负从还学生周末开始”,但也有7.4万余名家长认为高中双休会导致“课程学不完,压缩高三复习时间”。
杭州有家长投诉到地方问政平台,“其他孩子周末不休息,就我们杭州的孩子休息,这不公平。”,河北衡水更是有家长直言,“周末双休是胡搞”。
而天津的网友表示:“在天津,高中双休没有任何争议,因为天津是最反内卷的城市,家长不卷,也不卷孩子。”
一边是学生渴望的休息时光,一边是家长对升学的隐隐担忧,高中实行周末双休,为何会掀起如此大的争议呢?
一是制度与现实的撕裂:双休源自职场法规,高中既不受劳动法保护,也不在“双减”政策覆盖范围,成为教育高压的集中地。
所谓“高考工厂”通过压缩休息时间(如单休、月休)追求升学率,导致不少高中生存在抑郁倾向。根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患病人数的30%,其中50%是在校学生。
高中生被迫接受“睁眼闭眼都是做题”的生存模式,是迫切需要 “呼吸感”的,教育也该回归本质,让学习从被动填充变成主动探索,让成长遵循自然节律,而不是揠苗助长。
二是家长群体的认知悖论:家长既心疼孩子身心受损,又恐惧“双休=掉队”,明知“快乐成长”的理想却不得不选择“残酷现实”。
高考的区域排名机制让任何局部改革都成为“囚徒困境”。部分家长投诉“其他城市孩子不休双休不公平”,也折射出对“同一起跑线”的执念。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