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滑跪”,75国没有料到,第一个获得美降税待遇的竟是中国

发布时间:2025-04-25    来源:纵览网

2025年4月24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对华关税从145%大幅下调至50%-65%。这一戏剧性转折距离特朗普高调挥舞“关税大棒”仅过去20天。原本被豁免关税的75个国家集体错愕,而中国成为首个让美国主动让步的对象。这场“滑跪”背后,不仅是美国霸权的战术性退让,更是全球权力格局重构的里程碑事件。

特朗普政府曾寄希望于通过145%的惩罚性关税孤立中国,甚至试图拉拢75个国家构建“对华包围网”。然而这一策略甫一落地,美国自身便陷入三重危机。

美国商会数据显示,关税生效首周即有23%的中小企业因成本激增宣布破产,普通家庭年支出增加3800美元。特斯拉、沃尔玛等巨头联名警告白宫:“供应链断裂将导致美国失去下一代技术竞争资格。”更讽刺的是,美国试图推动的“制造业回流”计划因本土工人时薪高达35美元,在越南、墨西哥等低成本国家面前毫无竞争力。

密歇根等关键摇摆州爆发大规模抗议,54%的选民要求立即取消关税。汽车产业工人直言:“中国稀土断供让生产线停工,我们宁愿要工作不要口号。”农业带更陷入绝望,爱荷华州大豆仓库积压量创历史新高,农民疾呼“撑不到中期选举”。

4月9日关税政策公布当日,美股单周蒸发8万亿美元,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60个基点。马斯克个人财富单日缩水310亿美元,资本用脚投票表达对贸易战的恐慌。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中国并未陷入传统贸易战的“关税对轰”陷阱,而是通过系统性战略实现降维打击。

对美实施7类稀土出口管制,直接瘫痪F-35战机生产线(美国80%重稀土依赖中国)。华为、比亚迪在墨西哥建立“贴牌出口”基地,绕开关税壁垒的同时,将芯片自给率提升至70%。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让美国关税大棒砸在棉花上。

消费占GDP比重升至65%,内需市场规模突破78万亿元,对美出口依赖度从21%骤降至12.8%。同期“一带一路”新增2.3万亿美元订单,东盟人民币结算占比达23%,形成去美元化的贸易缓冲带。

联合137国在世贸组织起诉美国单边主义,推动中欧自贸协定加速落地。沙特石油人民币结算、金砖国家扩容等举措,标志着全球产业链“去美国化”进程不可逆转。

特朗普的“滑跪”本质上暴露了美国主导的旧秩序正在加速瓦解。

欧盟、日本等传统盟友拒绝配合“对华脱钩”,越南更直言“可以与美国谈判,但绝不会放弃中国市场”。当75国发现中国能顶住压力后,纷纷转向务实合作,美国精心编织的孤立网络沦为笑谈。

全球央行美债抛售潮持续发酵,中国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债规模破千亿。俄罗斯宣布中俄本币结算占比突破65%,沙特石油人民币结算量激增300%。美元霸权根基的松动,削弱了美国转嫁危机的能力。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机器人密度是美国工厂的3倍,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成本较美国低40%。当“中国制造”在高端领域实现超越,所谓“自由市场优越性”叙事彻底破产。

这场关税战的结局具有划时代意义。对美国‌暴露出“制裁成瘾症”的致命缺陷,单极霸权模式走入死胡同;对中国‌证明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完全能够打破封锁,为全球治理提供新范式;对世界‌:75国的集体觉醒昭示着多极化不可逆转,任何国家再难独掌霸权。

当特朗普团队连夜修改关税清单,偷偷将智能手机、半导体纳入豁免范围时,这个细节已然说明:不是中国需要美国的市场,而是美国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这场“滑跪”看似突兀,实则是历史必然——当旧霸权试图用19世纪的手段解决21世纪的问题时,失败早已注定。


作者:纵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