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Deutsch 한어

俄罗斯的尴尬:想在华发行“熊猫债”,但中国人不太敢买

发布时间:2025-10-04    来源:纵览网(www.zonglan.com)

根据路透社10月1日的报道,由于中国的银行和投资者对西方制裁的担忧,俄罗斯公司在中国庞大的债券市场上筹集资金的计划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来看一下俄罗斯的急迫情况。自从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的经济压力急剧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几乎将其排除在外,导致俄罗斯几乎无法通过传统渠道融资。而且,由于战事持续不利,加上国内经济困难,依赖能源出口的大企业面临着严峻考验。例如,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和铝业公司早已在寻找新的融资途径,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和第二大债券市场,自然成为了它们的目标。普京曾专门到北京参加阅兵式,并推动这一事宜,显然俄罗斯对这一目标十分急迫。

然而,尽管俄罗斯急于在中国市场筹集资金,但中国的市场反应却冷淡。据报道,许多俄罗斯公司已经为发“熊猫债”准备了近一年,所有必要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但进展依然缓慢,甚至有些公司已经开始感到焦虑。尽管中国在2023年底推出了更加简化的熊猫债发行规则,允许外国机构更方便地发债,但当俄罗斯企业试图进入时,中国市场却迟迟未能展开合作。

其中最核心的原因是,西方的制裁威胁仍然存在。近年来,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超过一万两千项制裁,并且持续关注与俄罗斯有业务往来的第三方。比如去年12月,欧盟以“援助俄罗斯”为由对7家中国企业进行了制裁,冻结了它们的资产,并禁止它们融资;今年8月,日本也跟随美国对中国企业实施了类似的贸易限制。中国的投资者非常清楚,虽然俄罗斯与西方断绝了往来,但中国仍然需要与西方国家进行大宗贸易。2023年,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额接近5万亿美元,与美国的贸易额也超过6000亿美元。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市场体量远不及这些经济体。因此,投资者担心,冒着可能引发制裁的风险,去投资这些债券所带来的收益并不足以弥补潜在的损失。

除了制裁风险,俄罗斯企业债券的信用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债券投资的核心是能否按期偿还,而当前俄罗斯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对能否如期回款心存疑虑。由于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今年下降严重,俄罗斯经济部甚至在4月将2025年油气收入预测下调了15%。而对于中国来说,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额也大幅缩水,2023年头两个月,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减少了12.6%,液化天然气出口减少了22.4%。对于依赖能源出口的企业来说,收入的缩水让人对未来的还款能力产生疑问。

尽管中俄高层的互动和支持信号增多,今年9月中俄领导人会面后,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已经建成,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也获得了中国机构的AAA评级,但这些信号和评级并不能转化为实际的投资。俄罗斯铝业曾在中国发行过15亿元的熊猫债,但之后并未取得更大的进展,这也反映了市场的谨慎态度。中国的投资者不是不看好中俄合作,而是深知其中的风险,尤其是在地缘政治和商业信用方面。

归根结底,中国投资者的首要考虑是自身的利益。他们既不想与西方国家产生冲突,也不愿在风险极大的商业项目中蒙受损失。俄罗斯此时最需要融资,但在其最急需资金的时候,却面临着中国市场的不欢迎,这种尴尬的局面将持续下去。普京的高层推动无法改变市场的规则,投资者更看重的是商业现实,而非政治层面的推动。

目前,俄罗斯公司仍在艰难应对,因为除了中国市场,几乎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寻求融资。然而,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并非完全拒绝合作,但若风险太高的生意,投资者是无法接受的。这个僵局在短期内恐怕难以打破,直到西方制裁解除或俄罗斯经济好转,中国投资者的顾虑依旧难以消除。如果俄罗斯想通过熊猫债解决燃眉之急,可能还需要等待更合适的时机。


作者:纵览网

【返回列表】